文章來源:微信公眾號“鄭委老師”
文章發(fā)表時間:2024年1月18日
朗讀人:張欣
【閱讀完整文字版請關注微信公眾號“鄭委老師”,可在相應日期找到文章】
正文
第一部分?一封絕命書??
那天,我再三叮囑兒子及時完成作業(yè),可卻在通報名單中看到了兒子的名字。到他房間一看,看到兒子他居然在玩游戲,我的情緒控制不住的爆發(fā)了,把兒子吼了一頓。因為這幾年的學習,我不再像過去那樣動手打他,但是我對他說的話很重,當時內(nèi)心就一個聲音:“你怎么這么不聽話?”兒子剛開始是緊張的,慢慢地他不再害怕了,臉上的表情難以描述。后來我的女兒告訴我:“我看到哥哥不是在哭,不是在害怕,而是在笑。我好害怕。我哥哥為什么是笑的?為什么爸爸在那樣對他,他會笑呢?”女兒是第一個感知到了兒子的反常。第二天,嫂子拿了一張紙給我,嫂子說是兒子揉成團放在桌上,她收拾時看到的。我展開一看,就受不了了,我的心從未有過的慌,上面的每個字都重重地敲打在我的心上。
有時,死亡并非是一種煩惱,它反而是一種解脫。它是一種抗爭,一種對隱形家暴的抗爭。我不知道這個選擇是否正確,但我別無選擇。他們總認為自己做得對,做得很對,說謊都是對的。他們跟我說話,當我被騙時又說這只是一句善意的話,幾天后又過來教育我,不要說謊,多么可笑。我從來就沒有想過的,他們總是用暴力強迫我去做我不想做的事,美其名曰“爸媽都是為你好”。我不知道我的人生中,有哪一刻是我自己選擇。有嗎?好像有吧。他們說他們這幾年沒有打過我,可語言暴力也是暴力,心理創(chuàng)傷也是創(chuàng)傷,好像兒子就是用來出氣的。上了一些課,改善親子關系,課很好,但沒用,因為在他們眼里生下的孩子就是得聽他們的,他們自己想怎么樣就怎樣。像魯迅先生曾說,這只是一個性欲的結果,可他們卻認為這個結果比天大。身為一個孩子卻沒有童年,多么可笑。他們會在做錯后說對不起。可“對不起”,有用嗎?真正的傷害是看不見、摸不著的。有人問為什么我的成績好,做人好,事實上我一無是處,我只是為了讓他們看見我,不再傷害我,讓我稍微放松一下,但這卻導致了我的擔子越來越重。我不能放下,因為一旦放下了,就不只是擔子了,我必須讓自己好,因為自己不好,后果是我所承擔不起的。他們望子成龍,哪怕是一點點壓力,在我這里都是高不可攀的山峰,使我每次都遍體鱗傷。我想今天值得銘記,因為今天真正的我死了,留下了一個父母眼中的我,一個聰明乖巧,別人家的孩子。我是多么失敗,敗在了我最不想敗的人手里,我的靈魂在今天失去了最重要的東西,我的生命缺少了最重要的部分,童年。哪來的童年?他在我出生的那一秒就被剝奪了,我就是一個往來于世的失敗者,因為我失去了自我。“我就是一個普通人,為什么要托著天?又為什么要受那么多傷,流那么多淚?”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? XXX絕筆
我究竟做了什么,讓孩子能夠放棄生命,讓他覺得死亡反而是一種解脫?不就是他小時候我打了他,不就是我前一天吼了他,說了幾句重話而已嗎?我也學了一段時間的愛與幸福了,難道我并沒有發(fā)生真正的改變嗎?我忽然發(fā)現(xiàn),我沒真懂鄭老師講的,連上課做的筆記都只是記住了一些表面的東西,我學習愛與幸福后,只是改了個樣子,但本質(zhì)上的東西沒改。因為就像鄭老師說的,孩子完全是讀心的。我一想起來孩子的這封絕命信,淚流不止,我無比悔恨,孩子的信敲醒了我。我告訴自己,不要總是自以為是了,否則我可能會害死自己的孩子。于是,我真正的踐行,就從這封“絕命書”開始了。
痛徹心扉之后,我很慶幸,我已經(jīng)學習愛與幸福一段時間了,也見到了很多的生命為什么是這樣;很慶幸,我老婆這段時間對我情緒的無條件接納,讓我一下放松了很多,不再那么苛刻地要求自己,要求別人了。我想,這次的事件不是危機,而是契機,是讓孩子能夠釋放過去傷痛的契機,也許我們能通過這件事,產(chǎn)生情感的鏈接,讓家庭情感流動起來。所以,我經(jīng)過幾天的反思,勇敢地和兒子表達:“兒子,因為爸爸以前很無知,給你帶來了很多傷害,爸爸看到你的那封信后,心痛無比,爸爸現(xiàn)在在學習如何做個好爸爸,你有難受都可以講給爸爸聽,好不好?”
也許兒子感受到了我的真誠、我的接納,從小不愛和我們說心里話的他開始和我們傾訴,說他小時候我是怎么傷害他的,說他的害怕,說他的努力,說他的壓力,他會在我妻子的懷里哭。妻子抱著兒子,讓兒子在她懷里釋放了傷痛。我也開始真正理解他,我去接他放學時,會給他的手機充好電,告訴兒子:“我把手機給你拿來了,開車回家這段路,如果堵車需要半小時,你可以玩一下?!焙⒆雍芨吲d。
當我不再管他時,我發(fā)現(xiàn)他完全有自己管理自己的能力。是我以前有很多的控制和要求,這些控制和要求的背后是恐懼,怕他玩游戲玩過頭,怕他沉迷。 一個處在欲望和恐懼中的人,怎么可能教育好孩子呢?所以,那段時間我只做一件事,把心放回到自己身上,找自己的不足去改正。當然,兒子也會有玩過頭的時候,可是我不再害怕,而是相信他,他真的越來越好。兒子因為我的這些改變,才跟我說:“爸,我看手機,也不全都玩游戲,因為游戲也有限定時間的,我是在看歷史小說。我喜歡看歷史小說,在學校沒得看。你每次都不知道我在做啥?就罵我,你難道不知道,你講出來的話很傷害人嗎?”我告訴兒子:“爸爸,從不知道如何平等尊重你這個生命,因為爸爸從小也未被真正尊重過,爸爸錯了。爸爸現(xiàn)在在學習,請給爸爸一點時間,好嗎?”
我看到,過去,我從未感受過孩子這個生命,用“我的認為”肆意地傷害孩子?,F(xiàn)在,我只想好好地教育我自己,不再想如何教育孩子了。
神奇的是,兒子這樣的狀態(tài)只持續(xù)了短暫的一個時期,就走出來了。我們家開始變得歡聲笑語起來。雖然這次所謂的“危機”很快過去了,但是,并未真正結束,我重新審視了我的人生,我發(fā)現(xiàn)一切的發(fā)生都是必然的。
第二部分?重新審視我的人生??
我農(nóng)村走出來,背負著整個家庭的重任,長得其貌不揚、五短身材,能在社會上立足,學習是我的救命稻草。為了適應競爭,我很努力的工作,對自己要求極高,經(jīng)過多年我和妻子的打拼,擁有了不錯的物質(zhì)基礎。
我和妻子育有一兒一女,兒子上初中,女兒上小學。在外人看來,我是個讓人羨慕的爸爸,因為我有一個成績優(yōu)異,愛看書,懂事有禮貌的兒子,還有一個可愛的女兒。正因為我對自己要求極高,對自己從不曾真正滿意過,所以我對身邊人更不會滿意,我永遠看到的都是孩子的行為和習慣,只要不如我的意,我肯定會噼里啪啦指責一頓。
例如:他去學校忘記帶紅領巾了,想讓我?guī)退瓦^去,我會非常不滿,想著“你這么大的人了,這點事都做不好,能有什么用。”即使他并不是經(jīng)常這樣。
例如:老師發(fā)信息說作業(yè)要21點交,如果他超過時間沒交,我就會非常生氣地罵他,我覺得是他都是因為玩手機耽誤了交作業(yè)。從沒想過他是不是遇到了什么困難,是否需要幫助。
例如:我讓他做的事,他不能在我預期中完成,我就會生氣。我認為這很難嗎?為什么做不到。
所以,兒子在“絕命書”中說:“他們總是用‘暴力’強迫我去做我不想做的事,美其名曰爸媽都是為你好,我不知道我的人生中有哪一刻是我自己選擇,有嗎?好像有吧,他們說他們這幾年沒有打過我,可語言暴力也是暴力,心理創(chuàng)傷也是創(chuàng)傷,好像兒子就是用來出氣的?!? 我妻子跟我說:“那時候,家里人一聽到你開門的聲音,知道你回來了,家里的溫度立馬降下來幾度,每個人都不放松,每個人都裝了樣子來迎合你,因為怕被你指責?!? 更為重要的是,在兒子很小的時候,我的婚姻出現(xiàn)了危機,我跟老婆冷戰(zhàn),我不敢吼老婆,不敢跟她發(fā)情緒。但是面對著兒子的時候,就會把所有的壓力和情緒都發(fā)到他的身上?,F(xiàn)在想來,兒子小時候真的很可愛,隨著他的長大,我所有的情緒,我所有不敢跟其他人發(fā)的情緒,都發(fā)給了兒子。他一個人承受了我的情緒很長一段時間,導致后來兒子一看到我就緊張。小時候還能抱抱他,長大一點,只要我靠近他一些,他轉身就走,碰到一下,他本能地就會用手把我打開。
我妻子說,在我們婚姻出現(xiàn)危機的時候,她是極度絕望,極度不開心的,兒子也從那時候開始,在妻子面前特別的懂事。鄭老師說過“孩子一生都在追求爸爸的滿意和媽媽的開心”。兒子雖然成為了別人家的孩子,也只不過是用努力表現(xiàn)好來讓我滿意,讓媽媽開心而已。他的內(nèi)在世界呢?他并不認為自己好。這也是為什么兒子會在絕命書中寫到這兩句話:“有人問為什么我的成績好,做人好,事實上我一無是處,我只是為了讓他們看見我,不再傷害我,讓我稍微放松一下”?!敖裉煺嬲奈宜懒?,留下了一個父母眼中的我,一個聰明乖巧,別人家的孩子,我是多么失敗,敗在了我最不想敗的人手里,我的靈魂在今天失去了最重要的東西。我的生命缺少了最重要的部分,童年,哪來的童年?他在我出生的那一秒就被剝奪了,我就是一個往來于世的失敗者,因為我失去了自我。”
這封信讓我更深刻地感受到,這么多年的點滴往事,在孩子內(nèi)心留下的痕跡有多深。如果我不改變,這些痕跡非常有可能影響他一生的幸福,如果一錯再錯下去,真可能讓兒子走上絕路。??
所以,我開始思考:
一、兒子說他沒有童年。曾經(jīng)的我并不認為兒子沒有童年,我覺得我給了他很好的物質(zhì)生活,只要他想要的我都滿足了他。想想我的小時候,住在鄉(xiāng)下,時不時就一頓打,每天一面喂著豬,一面去砍柴拔豬草,還要去上學,吃不飽也穿不暖,我覺得我才沒有童年,我都這么過來了。而我給了你這么好的生活,你怎么還這么不聽話?現(xiàn)在,我看到了,我生活在物質(zhì)匱乏的時代,追求物質(zhì)是我們的主要目的,只要物質(zhì)被滿足,就知足了??墒莾鹤由钤谖镔|(zhì)豐富的時代,物質(zhì)追求不再是他們的主要目的,精神追求才是他們的主要目的,我給他的童年,只是物質(zhì)的部分,并沒有精神部分。我和他生活在不同的時代,我不能輕巧地認為:“我這么辛苦的工作給你這么好的條件,你怎么能做不到?”。于是,我真得嘗試著體驗兒子的一天……